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3:17:00    

新华社深圳4月7日电(记者陈宇轩)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在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发现了小胶质细胞,刷新了过去科学界认为这种“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相关疾病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潜在靶点。研究成果当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分为由大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遍布全身的外周神经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科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小胶质细胞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免疫过程,同时也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2023年9月,李汉杰团队成功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采样密度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根据这个图谱,李汉杰团队发现人体发育早期的皮肤、心脏和睾丸等多个组织中,存在一些与小胶质细胞具有类似特征的细胞。

因此,科研人员猜想,小胶质细胞可能并非中枢神经系统独有,它们可能也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随后,科研人员广泛收集生物样本,搭建研究体系,在人体临床样本、食蟹猴样本、猪样本的外周神经节中,观察到了一类与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具有同样形态和基因表达特征的细胞类群,通过表观组学、细胞谱系分析以及功能实验等研究手段,证实了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存在。

科研人员进一步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24种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节进行分析,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起源古老,至少在约4.3亿年前这类细胞就已出现在硬骨鱼类生物的演化进程中。

李汉杰表示,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疼痛、神经损伤、带状疱疹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靶点。

相关文章

  • 2025“蓉漂杯”交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 实习生 夏一铭)4月17日报道16日,2025“蓉漂杯”交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本次大赛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社会治理四大赛道,吸引了来自深圳、广州、杭州等20余个城市、50余所高校、40余家企业及300余个团队的456个项目、

    2025-04-17 13:33:00
  • 新民·健康新知|抗癌之战从“蒙眼格斗”升级为“精准狙击”

    4月15日至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20年来,肿瘤治疗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发现就已经中晚期到早筛早诊,从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分期分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精准医疗让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即使是以往束手无策的晚期患者,通过新手段也可能逐渐实现长期生存

    2025-04-16 13:46:00
  • 服务盲人 中国团队研发出可穿戴AI增强系统

    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发出一款服务盲人导航的可穿戴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该系统整合视觉、听觉和触觉,以AI算法勘测环境,在佩戴者接近障碍物或物体时能向其发送信号,引导其完成移动、抓取等视觉任务,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本项研究成果示意图。顾磊磊 供图这一生物医学

    2025-04-15 11:52:00
  • 以为是带娃累的!30岁宝妈吐血不止,竟是得了“癌王魔戒”,晚期生存期不到一年

    清明节前一天,30岁的年轻宝妈小雅(化名)因为“呕血黑便3天”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她认为自己是带娃累的,5个月来基本上没睡过整觉,一度累到吐血。肿瘤标志物“全线升高”病理检查发现“胃癌之王”吕宾教授听小雅描述完症状后皱了皱眉,认为情况不容乐观。随后的检查发现,小雅的胃里竟有一个巨大的溃疡(

    2025-04-09 22:33:00
  • 中山大学:努力让青年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2023年,我参加了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接触到历史学系的老师们。我被他们专业的工作态度吸引。”随后,李诚加入中大历史学系,成为预聘副教授。加入中大一年来,李诚慢慢喜欢上了粤港澳大湾区。他用世界史研究学者的眼光做了一个解读:“这里气候宜居,也能感受到历史积淀、创新活力。”近年来,中大着力营造“

    2025-04-09 15:10: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