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山大学:努力让青年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5:10:00    

“2023年,我参加了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接触到历史学系的老师们。我被他们专业的工作态度吸引。”随后,李诚加入中大历史学系,成为预聘副教授。

加入中大一年来,李诚慢慢喜欢上了粤港澳大湾区。他用世界史研究学者的眼光做了一个解读:“这里气候宜居,也能感受到历史积淀、创新活力。”

近年来,中大着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氛围,很多青年学者在中大找到了归属感。

“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很多学者与中大“双向奔赴”

参加中大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时,牛富军在企业工作,没有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经历,也没有学术“帽子”。但学校认为,他丰富、前沿的产业经验,跟学校的学科发展需求非常匹配,于是将他聘为先进能源学院预聘助理教授。

牛富军迅速融入先进能源学院“绿色氢电”研究团队,与团队成员一起开展科技攻关。团队联合企业成立中大—鹏锦先进能源装备及智造联合研发中心,牛富军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制造研发新能源原动设备。

得益于中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引才机制,很多青年学者与中大“双向奔赴”。

“先进能源学院正在建设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平台,不断满足我们科研所需要的设备需求,科研条件非常好。”在牛富军看来,中大的产学研平台优势也很明显,他和同事的科研成果可以更好更快地转化,促进产业发展。

中大不但积极吸纳青年才俊,而且努力为他们提供多方保障。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十三年后,郭城放弃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丰厚的薪资待遇,归国加入中大公共卫生学院。因入职时间较晚,郭城错过了常规的博士和硕士招生时间。为此,学校和公共卫生学院多方协调,通过增补招生名额的方式,为其招收到博士研究生。郭城还借助专业硕士项目,招收到了硕士研究生。这有力助推了郭城所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多方位支持让青年人才大展身手

“国内只有少数高校购买了ProQuest的英国议会文献数据库,而中大是其中一所。这对我的研究非常有帮助。”李诚认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对文科学术研究很重要。中大人文学部、人文高等研究院等单位积极组织高水平学术讨论活动,让年轻教师受益良多。

如何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潜力?近年来,中大努力为青年人才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以及学术自由探索的空间。同时,学校努力引导青年人才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和团队协作,为他们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和职业晋升的通道。

Igor Ivanov在葡萄牙工作期间,就跟中国学者有过紧密合作。他的合作者入职中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后,向他描述中大教学、研究条件很有吸引力,鼓励他也向中大申请教职。

“我在2021年3月来到中国,加入了中大物理与天文学院。”Igor Ivanov感觉自己在这里,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有合理的教学职责,有机会教授自己喜欢的东西,待遇也很好。这让他在中大的工作,愉快而且富有成效。2024年,Igor Ivanov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柳雁2015年在中大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9年晋升为研究助理教授。2021年底,柳雁放弃了香港大学成熟的科研团队和优厚的待遇,通过中大人才引进回到公共卫生学院,成为营养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

受益于中大和学院“给支持,给谋划,给氛围”的人才成长体系支持,副教授柳雁入职中大公共卫生学院后,快速组建起了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基于学校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团队围绕健康增龄、重大慢病早期防治,组织开展了系列研究。

“预聘—长聘制”的重点不是“走”,而是“留”

在中大“预聘—长聘制”下,李诚前两年的教学工作要求相对较少,时间相对灵活。这让他有较多时间积累学术成果。

李诚利用学校提供的科研启动经费,前往国外收集研究所需资料。他还利用这笔经费,邀请国内多个专家来中大开展多场学术交流。

“‘预聘—长聘制’的重点不是‘走’,而是‘留’。学校期许青年教师潜心发展,努力成为杰出的学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大校长高松表示,学校针对教研系列职位,实施“预聘—长聘制”,是希望在提供充分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人才在一个较长的评估周期内,独立而专注地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方向,成为这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中大“预聘—长聘制”为刚入职的学者,提供了相对优厚的待遇,包括项目启动资金、实验设备和其他必要的科研资源。这对郭川很有吸引力。郭川在境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学习研究后,选择到中大先进制造学院任教。(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李建平 记者 刘盾)

作者:李建平 刘盾

相关文章

  • 厚基础强应用 第十四届“抗大·树梁”数学文化节启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谷军 杨云锋)4月13日晚,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第十四届“抗大·树梁”数学文化节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以“数启智慧·智创未来”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展示、竞赛实践等多元化形式,全面展现数学学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价值。校院领导、企业代表及师生代表

    2025-04-19 20:15:00
  • 辽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中新网沈阳4月17日电 (李晛)记者17日自辽宁省人社厅获悉,辽宁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近日在沈阳召开。会议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准确把握形势,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以“振兴有你·就有未来”行动为抓手,一体推进“就业+人才”工作,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化岗位

    2025-04-17 17:17:00
  • 2025“蓉漂杯”交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 实习生 夏一铭)4月17日报道16日,2025“蓉漂杯”交子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本次大赛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社会治理四大赛道,吸引了来自深圳、广州、杭州等20余个城市、50余所高校、40余家企业及300余个团队的456个项目、

    2025-04-17 13:33:00
  • “清水滴”志愿服务队:让青春之力在绿水青山的守护中熠熠生辉

    日前,青岛水务“清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市南区浮山保护管理分中心,在浮山森林公园开展了“共建环保公益林”志愿服务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植树方式,该活动创新使用青岛水务环境公司生产的营养土和再生水,对新栽树木进行培土浇灌。青年志愿者们一边种下一棵棵象征希望的树苗,一边向市民讲解再生水和营养土的来源与生态

    2025-04-16 16:28:00
  • 韦韬调研全市教育工作

    韦韬在调研全市教育工作时强调遵循教育规律 深化改革创新 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在市第三十八中学校调研全市初级中学高质量发展情况。梁琛摄4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在调研全市教育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

    2025-04-16 16:00: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