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冰珂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落幕,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获得第三名,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获得第五名。
据介绍,本次比赛共有20个人形机器人参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对机器人带来挑战。
此次参赛机器人可谓“八仙过海”,有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有健步如飞的“夸父”,有步履蹒跚的“笨笨”,还有美女机器人“幻幻”,每个参赛机器人间隔1分钟起跑,每个出场都引起观众的欢呼叫好。其中,EAI战队的机器人戴着渔夫帽、拳击手套,全场续航最强,展示了强大的耐力。

“我们聚焦具身智能核心问题,重点构建‘大脑、小脑、本体、系统’的体系架构,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发的机器人在能效比、轻量化、安全性上已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说。
据了解,该实验室派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采用仿人肌腱驱动(绳驱)技术,身高1.7米,整机重量仅28公斤,在重量减轻30%的同时提升关节力量输出,能实现最高6小时动态续航、最快每小时9㎞的速度,迅速完成转身、跳跃等复杂动作,在超重负载的场景中优势明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形机器人跑“半马”的背后,是具身智能多维度技术协同的支撑。比赛是对机器人测试和验证的平台,也是对科技成果和产业产品的展示,更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人与机器人同场比赛,也象征着科技和产业融入人类的生活中。
作为AI与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结合,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依托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龙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让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相互协同,河南机器人在加速进化。

这两年,河南先后出台《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河南省培育壮大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行动方案》《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并将机器人产业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提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河南还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制造产业的两个关键赛道之一,纳入重点产业链群细分产业链,提出力争到2027年初步建立具身智能产业体系,组建3至5家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机构,引进培育5家左右整机生产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试点应用场景,到2030年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人形机器人踏上“半马”赛道,看似一小步,实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