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逯蔷薇 东营报道
4月18日,2025年山东省湿地保护宣传周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东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承办,通过成果展示、经验分享、倡议启动等环节,全面展现山东湿地保护成效,凝聚全社会生态保护共识。
湿地保护成效显著,齐鲁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齐鲁画卷》宣传片。片中呈现的黄河三角洲“黄蓝交汇”奇观、东方白鹳栖息盛景,以及微山湖、东平湖等湿地风光,生动诠释了山东湿地保护的丰硕成果。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00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65.3%。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从建区初期的187种增至374种,成为全球东方白鹳最大繁殖地。东营市、济宁市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扎实推进,已通过国家评审。
法治护航生态保护,创新实践引领发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源在致辞中强调,《山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新阶段。该条例创新性将每年4月第三周设为“全省湿地保护宣传周”,今年首次与世界地球日联动宣传,形成“1+1##_FORMAT_GT_##2”的传播效应。东营市市长梁润生介绍,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东营已建成湿地保护小区59处,湿地保护面积达2763平方公里,通过举办国际观鸟季等活动,持续扩大生态影响力。
科技赋能保护修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活动现场,“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王安东分享了十余年守护湿地鸟类的动人事迹,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孙燕燕结合湿地保护工作经验,分享了走进央视春晚的故事。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共同点亮象征生态保护的“生命之树”,《湿地保护齐鲁倡议》也同步在现场发布,号召全社会践行“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湿地”的理念。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郑汝志表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它孕育了万物,提供了我们生存的基础。湿地,被誉为“生命之源”“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湿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期待通过“2025年山东省湿地保护宣传周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强大合力,为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湿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