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的本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违反行为规范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违法性的本质是违反行为规范,同时侵害法益性也是违法性判断的根据之一。
法益侵害或制造危险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因此违法性的实质是法益侵害或者制造危险。
客观事实
违法是客观的,违法判断的对象是事后查明的客观事实。
社会危害性
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本质区别在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是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相关规定,只是违反了相关规定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相关规定,应受刑罚处罚。
处罚方式
违法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定义
违法是违反了法律法规,而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因果行为论
从违法性的本质是法益侵害的因果引起这样的因果行为论出发,违法判断的着眼点并不一定是人的行为。动物、大自然所引起的法益侵害也具有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
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违法性是犯罪成立条件之一。违法性首先是指形式违法性,即行为违反法秩序或法规范。实质的违法性是从实质上探求违法性的根据,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综合以上观点,违法的本质可以总结为:
违反行为规范和社会法益侵害是违法性的核心要素。
违法性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评价,还包括对动物或自然行为的评价。
违法性在刑法中通常与犯罪行为相关联,而违法行为则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违法等不同类型。
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违法性的多维性质,有助于全面理解违法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