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民事行为是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13:37:15    

民事行为是指 民事主体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而实施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来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而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非法的或无效的。

民事行为的法律特征包括:

由国家法律加以确认: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民事法律行为要有效,则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该行为应当是其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民事行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

成立与生效的关系: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行为生效的前提,而民事行为的生效则要求行为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

判断标准和构成要件:民事行为的成立以意思表示的成立或者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而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则包括民事行为能力规则、意思表示自愿真实规则、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原则等。

总结:

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其有效性取决于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合法的民事行为产生法律效力,而不合法或无效的民事行为则不产生法律效力。

相关文章

  • 多少岁才算成年人

    根据《民法典》和相关法律规定, 18周岁的公民被认定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此外,虽然有些情况下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也可以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这通常需要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按照中国的法律, 18岁是成年的界限。

    2025-01-18 15:04:41
  • 省高院审理哪些案子

    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包括:第一审民事和商事案件争议标的金额在人民币2亿元以上的涉外和涉港、澳、台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和商事案件。第一审刑事案件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涉未成年人文身、高额彩礼、农民工讨薪、继承权纠纷等民生痛点难点案件。第二审民事

    2025-01-13 07:46:10
  • 监护条件包括什么

    监护条件包括以下几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只有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才能有效地履行监护职责。法定资格:监护人需要依照法律规定产生,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亲属关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通常是其父母。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

    2025-01-11 08:35:09
  • 民事起诉要准备什么材料

    民事起诉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民事起诉状包含标题、诉讼主体、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落款等五部分。份数要求:比被告人数多一份。身份证明原告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原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被告资料包括被告的姓名、住址等

    2025-01-10 17:04:16
  • 代理的特征是什么

    代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代理行为: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能够产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名义: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独立性: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为意思表示,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但须反映被代理人的意愿。权限:代理必须在代理权限内进行,超越权限的行为可能构成无权代理。法律后

    2025-01-10 13:40:1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