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不养老”的说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发放退休金存在资金缺口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农村老年人口规模也在扩大。农村老年人口的财富积累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老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果按照城市的标准,为所有农民都发放退休金,其所需资金量将是巨大的。目前,国家的退休金基金本就面临着资金缺口的问题,如果再将农民纳入到退休金的范围之内,这个问题恐怕会更加棘手。
国家取消农业税,还给种地的农民补贴扶持
早在2006年,国家就取消了农村的农业税,这无疑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村的发展投资。这个举措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农民可以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国家还对种地的农民进行了一系列的补贴扶持,让他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然而,对于退休金的支付,这个政策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农民已经不需要再缴纳农业税,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也无法通过缴纳税收来获取退休金。同时,政府需要将自己有限的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扶持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退休金的支付问题就成了一个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财政收入水平较低
在那个时候,农民有了土地,有了集体经济,也就不太愿意参加社保了。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收入水平、缴费能力、就业特点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因此,政府在早期并没有建立全民养老保障体系,而是优先保障城市居民的养老需求。
养老“双轨制”
改革的不同步,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这种制度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其职工退休后的待遇都是有单位自行解决,后来国企负担太重,才引入社保制度,并扩大到所有用工组织。
公务员养老制度
目前中国公务员的养老,采取由财政一手包办的退休制度,而不是政府和个人分别负担的积累制的个人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制度面前,如果谁要离开单位,将意味着他失去将来的养老保障。政府要辞退公务员,也因为涉及到他们辞退后的将来的养老保障问题,顾忌重重,不能下手。公务员退出机制不畅,退出很难,这是症结之一。
综上所述,政府不养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资金缺口、取消农业税后的财政压力、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养老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公务员养老制度的特殊性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能力的增强,政府正在逐步完善和扩大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但这一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