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存在多种陷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段:
虚增债务
出借人会在借款时以各种名义(如“保证金”、“行规手续费”等)预先扣除部分款项,但在写借条等借款凭证时,仍按照全额借款金额来写。例如,借10万元,预先扣2万作为“保证金”,但借条写借10万,实际到手8万,却要按10万本金和高额利息还款。
利滚利(复利计算)
高利贷常将前期产生的利息计入后期本金,使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例如,借款1万元,月利率10%,第一个月利息是1000元。第二个月就按1.1万元为本金计算利息,债务增长速度很快。
制造虚假银行流水
借贷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后,出借人会把合同约定的金额转账给借款人,然后要求借款人取出现金或者转账到指定账户,制造已经全额收到借款的假象。一旦产生纠纷,借款人很难证明自己实际收到的金额低于合同金额。
转单平账
当借款人无法偿还高额债务时,放贷人会介绍其他的放贷机构或者个人,让借款人从新的放贷人处借款来偿还旧债,形成新的更高额债务。例如,A借了一笔高利贷还不上,被介绍给B重新借款,而B的借款条件更苛刻,债务由此不断累积。
隐藏额外费用
高利贷平台会在合同中隐藏高额的“手续费”、“管理费”等额外费用,让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上更重的债务。有些平台会采用“砍头息”的方式,即在放款时就扣除一部分利息,导致借款人实际得到的金额远少于合同约定的金额。
高门槛诱惑
高利贷平台通常会以“无需审核、快速放款”为宣传点,吸引急需资金的借款人。表面看似门槛低、手续简单,实则隐藏着较高的利息和费用。很多借款人因为急需资金而减少了对合同条款的审慎阅读,结果往往导致后续的高额还款。
模糊条款
高利贷的合同条款常常不够透明,许多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时对利率、费用等细节不够了解。贷款平台可能会在合同中添加各种附加费用,如服务费、管理费等,让借款人在还款时发现,实际支付的金额比最初的借款要高出不少。
套路回返
在借款期限结束时,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贷款公司往往会采用高额罚息的方式来加重负担。许多借款人在还不起钱的情况下,会选择再借,再借的金额甚至会比之前更多,从而陷入深重的债务循环。
极端的借贷条件
不法网贷平台利用借款人急需资金的心理,设置不合理的借款条件和还款期限,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信息不对称
网络借贷平台的透明度参差不齐,部分平台故意模糊费用明细,使得借款人在借款前难以全面了解真实成本,增加了借贷风险。
这些陷阱不仅会导致借款人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还可能引发个人信息泄露、暴力催收等严重后果。因此,建议借款人在借贷时要谨慎选择平台,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陷入高利贷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