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为期两天的峰会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近千名来自内地和海外的政商界人士、国际组织代表、领军企业管理层及权威专家学者参加。与会各方深入交流意见和分享经验,共同推动科创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内数字合作,打造亚太地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香港科学园外部道路。
嘉宾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出海等开展交流
世界互联网大会曾在浙江乌镇举办过多届峰会,众多互联网“大佬”出席,备受瞩目。本届峰会是首次在香港举办,肯定了香港作为连接祖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与双向平台的角色。
峰会开幕礼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分别致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大会理事长庄荣文发表主旨演讲。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John Hoffman、中兴通讯董事长方榕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在开幕礼上发言,共同为构建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分享意见。
大会还举办了政企交流会,邀请来自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阿曼等国家及地区代表,以及英特尔、阿里云、中国平安集团等企业领袖,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出海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香港科学园。
发布《指引》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
人工智能持续受到业界关注,本届峰会两天的议程均在不同方面涵盖了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金融”“数字政府与智慧生活”等主题。
峰会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展示香港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角色。据悉,《指引》旨在为技术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及使用者,提供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实务操作指引。《指引》的内容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局限、潜在风险与治理原则,包括需关注的资料泄露、模型偏见和错误等技术风险。
香港特区政府数字政策专员黄志光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希望通过这份《指引》,促进业界与公众以安全及负责任的方式发展及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同时减低风险,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香港的普及发展。

香港的科研机构。
全力打造“三大创科园区、五大研发机构”
4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书面回复特区立法会议员提问时,再次明确了香港新科创体系的布局,即打造“三大创科园区、五大研发机构”。其中,三大创科园区是指位于香港北部的河套香港园区、位于香港中部的科学园、位于香港南部的数码港。
据悉,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的建设备受关注。该园区由西至东分两期发展,聚焦发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以及新科技和先进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主要进行科研、中试和小规模生产。
至于计划中的五大研发机构,则分别专注于汽车科技研发、材料研发、微电子研发、生命健康研发、人工智能研发五个领域。孙东表示,相信这些机构将为香港集聚国际科创资源和人才搭建重要平台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为香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除了科创机构的布局,香港的科研实力也得到国际认可。近日在瑞士举行的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多家香港机构的科研成果荣获奖项,获奖总数逾300个。这些奖项涉及的机构既有特区政府机构和部门,如渠务署、警务处等;也有香港高校,如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还有科研机构,如香港纳米与应用科技研发院等,彰显香港科研实力。

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香港科研机构。
●记者观察
完善科研生态,避免再现“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窘境
香港汇聚顶尖的商业人才,对科技创新从来不缺乏前瞻性的眼光和远见。发展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楼”,而且需要“大师”,软硬件配合,才能让科研生态完善起来。近期以来,香港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范畴的重构和统筹,力求优化资源配置,支持香港最具竞争力且最有社会需求的项目进一步发展。
香港以往的科技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对于互联网等科技元素的助推,香港市场常常存在“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状况。概念炒作之风一过,科研机构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支持。之前香港某些科研孵化基地,在市场的考验与筛选中艰难运营,需要转型成商业地产项目和游乐休闲空间才能维系生存,令人惋惜。
科技研发离不开长期的升级迭代。香港的科技发展要取得更大成就,离不开独到的投资眼光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资源支持。如今,随着特区政府优化科创体系布局,明确发展方向,尤其是强化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联系,用好香港拥有丰富国际化应用场景和标准的优势,借助广东在科研领域的长处,实现互补并发挥协同效应。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一方面积极吸引人才和优秀科创企业来港兴业,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吸引更多内地科技企业来港上市,再加上与大湾区其他城市逐步实现数据有序跨境互通,均可为香港的科技创新土壤注入丰沛的养分。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发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