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踏青游春好时节,近日亮相胡问遂艺术馆的《东鸣西应·光影诗行——孙家珮油画作品展》,邀请人们入画饱览如梦似幻的美景风光,享受心灵驻足的静谧瞬间。
孙家珮的画作注重细节刻画与情感表达,将江南意象与西方绘画技法完美结合,开创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江南水乡与欧洲风景,是这位艺术家深耕30载的两个创作系列,此次他带来这两个系列的数十幅经典油画作品。展览以“江南水乡·欧洲水城”为主题,贯穿东西方的自然与人文精神,透过画布为观众展现宁静而深远的艺术世界。

《夫妻同舟》《紫气东来》等作品穿插于展厅中呈现,无论所绘风景出自东方还是西方,是街景小镇还是建筑园林,其显示出细腻抒情的特质。

孙家珮《夫妻同舟》
孙家珮告诉记者,“我所画的很多景色,在现实中其实是找不到的。那是我将现实与想象、记忆进行的一种融合”。“展览是我对水乡这一意象的深情诠释。对我而言,水乡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的范畴,它是一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更是一份历久弥新的情感。”孙家珮坦言,儿时在常熟外婆家度过的时光,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晨雾中若隐若现的小船、阳光透过老墙洒落的斑驳光影……这些画面如同永不褪色的底片,成为自己艺术创作最珍贵的源泉。

孙家珮《布鲁日的石桥》
孙家珮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学院油画系,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现代绘画的学院训练,日后又旅居日本多年,还曾在法国待了一年多。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或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东洋美学与西方印象派三者的融合。在用色用光方面,显然受到印象派的深刻影响;细腻、内敛、唯美的美学倾向,多少来自东洋审美;画面中的留白,则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他的绘画几乎从不画云彩,天空便是氤氲的留白。

孙家珮《夏光》
策展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指出,孙家珮是海派油画的抒情诗人,他让水性江南终于在光影的迷幻中成功形成油画性语言。

孙家珮《金色港湾》
原标题:《画中荡漾的柔波,是融汇东西的一行行诗》
栏目主编:邢晓芳
来源:作者:文汇报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