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清明节气的人文之美,八角第二小学于近日开展“传承文化寄追思,春和景明润童心”主题文化体验活动。让师生在青团软糯、纸鸢翩跹中触摸历史温度,在诗韵柳色里共赴一场春日的文化之约!
一、知习俗,明文化
各班级围绕“人间四月芳菲尽,春风微醺正清明”展开文化课堂,通过生动讲解与互动问答,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与精神内涵。从“寒食禁火”的历史故事,到“慎终追远”的家国情怀,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清明不仅是节气,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纽带。
二、动手做,乐传承
1.纸鸢寄情,春风逐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放风筝是古人祈求平安的传统习俗。一年级同学手绘五彩风筝,用五彩画笔描绘春天的希望,在操场放飞童真梦想,让承载心愿的纸鸢随风高飞!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也让他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春天的乐趣。
2.诗咏清明,韵承千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年级同学齐聚一堂,用他们稚嫩而真挚的声音,通过吟诵《清明》《寒食》《苏堤清明即事》等经典诗词,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感受古人笔下的清明意境,体会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巧手缝香,福祈安康
“戴柳插蒲,佩香祛秽。”高年级同学将学习制作传统艾草香囊,认识艾草、薄荷等药材。从缝制布包到填充艾草,同学们将在实践中了解香囊驱虫避疫的文化寓意,感受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
责编:童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