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英歌“舞动” 小镇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1:13:00    

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图为馆内局部陈列。受访者供图

在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铜钵盂社区仁记巷中,铿锵激昂的英歌锣鼓声划破历史建筑群的宁静。身着彩衣、脸绘油彩、手持双槌的深坽村李族英歌队阵形齐整,槌法以中快板为主,步伐刚猛有力,每一个转身和跳跃都精准地踩中鼓点,矫健身姿演绎潮阳英歌千年文韵,吸引众人驻足欣赏。

他们的身后,是新建成的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来到这里,便仿佛翻开一部书写潮阳英歌的巨著。而在不远处,一个以“潮阳英歌”为主题的集看、玩、吃、学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正在加紧建设。

新建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上马“英歌小镇”综合文旅项目……铜盂镇通过串联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美丽乡村、人文非遗等资源,不断激活传统文化“流量密码”,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注入新的动能。

探秘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

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舞蹈,系潮阳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且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其集武术、戏剧、舞蹈于一身,舞姿雄壮豪迈,风格多样,刚柔并济,激荡人心。

作为英歌舞的起源地,潮阳历来高度重视英歌舞的保护、传承和发展。1996年,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英歌脸谱、哨子、服装等不同分区将潮阳英歌的文化历史细细拆解、娓娓道来。

“潮阳英歌迄今有上千年历史。”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秘书长郭海生介绍,据郭小东教授之《中国潮阳英歌》记载,潮阳英歌源于古傩舞,一场仪式,多人配合,各执仪具,在吹雀、鼓的指挥下,协同完成,为英歌之雏形。

走到脸谱展示区,郭海生继续介绍,英歌脸谱从远古雕题纹面、傩舞面壳演化而来,至宋明时期英歌大盛,既为乡族祭祀,也为保卫家园。至明代引入水浒人物形象,脸谱也逐渐固定,特别是英歌队两位领军人物“头槌”,即红脸红须霹雳火秦明、黑脸黑须黑旋风李逵,更是固定不变的。

“哨子(吹雀)是英歌队灵魂。”郭海生说,每支英歌队两名头槌各执一只哨子,队伍表演或行进间,由头槌通过约定的哨音,通知打鼓者,再由鼓者通过约定鼓点,指挥全队节奏变化。“本馆收藏的吹雀系列,由汉代至现代,乃镇馆之宝。”他说。

“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基于《中国潮阳英歌》一书的学理,不仅有收藏展示作用,也是向海内外推介英歌舞的窗口。”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执行馆长郭莚莚表示,潮阳英歌作为潮汕非遗的瑰宝,是连接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的文化纽带。

“英歌小镇”项目应运而生

在铜盂镇的文旅融合实践中,英歌舞正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场景延展力。

距离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约4公里处,位于237省道铜盂镇河陇村路段边,以“潮阳英歌”为主题的“英歌小镇”综合文旅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由广东省潮商会出资打造,一期规划建设面积近万平方米,计划以潮阳英歌文化为核心,打造综合性文旅产业项目,涵盖舞台直播、文旅体验、餐饮零售、培训商演、文创及直播带货等领域。

“我们以‘看潮阳英歌、吃铜盂牛肉’为宣传口号,将打造全年不间断的潮汕英歌表演及潮汕美食体验,全方位推动‘非遗+文旅+直播+文创+美食+电商’的商业化发展。”“英歌小镇”综合文旅项目负责人郑文洪表示,将通过创新“英歌+”商业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非遗商业生态,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郑文洪介绍,“英歌小镇”项目还将打造全国最大的英歌爱好者俱乐部,构建全国化兴趣社群。如计划成立“潮英汇”英歌职业俱乐部,打造职业化精英队伍;承接商业演出,开展全面培训教学,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英歌爱好者,促进英歌文化的交流融合。

“未来这里不仅是游客打卡地,也是潮汕文化输出的窗口,更是感受潮阳英歌的热血和美食烟火气。”郑文洪表示,广东省潮商会在全球拥有30多个分会,具备广泛的资源与影响力,未来将以潮阳英歌非遗为引领,探索一条“守正创新”的商业化路子,助力铜盂“文旅兴镇”,将潮汕非遗进一步带到全世界,让世界领略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携手潮阳英歌市级非遗传承人洪盂才教练团队,通过招聘并培育专业人才,夯实潮阳英歌传承基础。“我们的队伍已训练2个月。”郑文洪介绍,经过3轮筛选,一队全职半职队员30人,二队兼职30多人,每天训练时间为14时到17时30分、19时到22时,预计6月底全套动作集训结束后,将到汕头小公园、潮阳文光塔等地试演。

近年来英歌舞的持续火爆“出圈”,逐步让年轻人在家乡的锣鼓声中找到文化归属与发展机遇。“我从社交平台上了解到‘英歌小镇’正在招募队员,就报名参加了。”24岁的张泽伟家住汕头金平区,他从3月底报名入队训练至今有半个多月。白天,他从事医药行业;晚上,则开车数十公里到铜盂镇训练。

“传承和弘扬英歌舞,是潮汕男人天生的热血。”张泽伟表示,他十多岁时看过英歌舞表演后,就深深地被它吸引,希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激活传统文化“流量密码”

潮阳作为英歌之乡,全区13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队伍达130多支。而铜盂镇28个村,几乎村村都有英歌队,英歌底蕴浓厚。

伴随着近几年英歌舞的持续出圈出彩出新,铜盂镇草尾英歌队、老溪西英歌队、铜钵盂英歌队等知名队伍频繁走出去参加文化交流,同时也培育出“肥蛇”“红猫”等一批英歌网红,带动各项非遗百花齐放。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铜盂镇积极抢抓英歌舞“IP流量”,致力擦亮文旅招聘,大力推动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和“英歌小镇”综合文旅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流量密码”。

与此同时,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铜盂镇以灵山—蔡楚生故居—灵潭为轴线,以“千年古寺”“艺术田园”“潮韵水乡”三个组团精品项目为基础,挖掘千年人文历史,整合串联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美丽乡村、自然风光等资源,分步推进铜盂文旅核心示范带建设,申报专项债5.33亿元,大力打造文旅经济圈。

去年,铜盂镇“千年古镇 人文铜盂”旅游线路入选汕头市七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可以说,‘百千万工程’唤醒了铜盂人文的力量,并加速了铜盂的蝶变。”铜盂镇副科职干部蔡旭彬介绍,近期该镇还规划投入1.6亿元,持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助力文旅产业的全面发展。

如今,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节点,当非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生活场景,优秀传统文化便能释放出惊人的经济势能。这种发展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旅游收入,更在于构建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陈斐仪 谢嘉龙

相关文章

  • 鹰眼预警:千里科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背离

    来源: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4月19日,千里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70.35亿元,同比增长3.94%;归母净利润为4001.72万元,同比增长65.2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804.32万元

    2025-04-19 23:20:00
  • 把“课堂”搬到校外!济南市纬三路小学“商埠情怀”课程启动

    “我宣布,‘纬三娃 商埠情 强国梦’商埠情怀课程启动,现在出发!”4月18日,随着济南市纬三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峰一声令下,济南市纬三路小学2025“商埠情怀”课程启动,全校300余名学生,分6个项目组,满怀激情踏上课程实践学习之旅,共同探寻济南商埠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学们按年级分为“承古开新”“

    2025-04-19 21:24:00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举办首场推介会 商务部:将着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问题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焦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首场推介会日前在北京举办,来自英国、阿联酋、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馆、境外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国际组织、境内外商协会、企业等代表出席会议。本届

    2025-04-19 16:54:00
  • 书声萦翠谷 文脉绕茶垄——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驶入松阳县北山村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梁颖芳、林奕琛4月18日,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携着四月的春风驶入丽水市松阳县。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将江南的灵秀与山野的磅礴完美融合,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阳县育英实验小学的多功能厅里,全年级450位二年级小朋友期待着活动开始。来自浙版集团的青年宣讲员吴

    2025-04-19 16:52:00
  • 好评中国丨探寻“何以中国”,八闽山水有答案

    韦丰4月19日至4月23日,“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活动将在福建南平举办。“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主题活动已连续扎根武夷山,这绝非偶然。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了武夷山。碧水丹山间,他寄望殷殷:“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

    2025-04-19 15:02: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