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成功生产1.8mm超薄浮法玻璃,实现了凯里市玻璃制造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丰富了产品种类,有力推动凯里玻璃产业发展,树立全新标杆。

4月9日,记者走进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全自动生产线上,一张张平整且透明的超薄玻璃陆续下线。

据了解,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由河北海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兴建,占地面积1650亩,总投资48.8亿元。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18亿元,建设两条700吨浮法玻璃线,首条已投产,第二条基本达到点火条件,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设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年总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2100人,可实现年税收3.2亿元。

今年3月,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开始向超薄玻璃领域发起攻关。3月中旬成功生产2mm超薄浮法玻璃,月底又成功生产1.8mm超薄浮法玻璃。“这两种超薄浮法玻璃可应用于电子、微电子、光电子、汽车等领域,市场价比普通浮法玻璃价格高约10%至20%,目前主要销往广州等地。”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销售科业务员罗峰介绍。

据悉,在生产超薄玻璃过程中,要兼顾强度、韧度和平整度,技术难度非常大,对生产技术操作是巨大挑战。公司一方面反复试验调整生产工艺中的温度、拉边机等参数;另一方面,制定严格装箱标准,破解超薄玻璃装箱难题。经过努力,3月26日,1.8mm超薄玻璃第一批产品成功出炉并顺利进入市场。目前薄板在东莞市场多用于制镜和家电面板玻璃,还广泛应用于相框、中银镜、放大镜、光伏背板等多个领域,深受市场欢迎。

“公司一期项目700吨浮法生产线熔窑结构设计采用一窑二线和宽板慢速生产技术方案,融合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仅降低了熔窑单耗,还满足了超薄玻璃的生产需求。”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表示。1.8mm超薄玻璃的成功量产,将为下游产业提供更优质的原材料,推动玻璃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差异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为客户带来更多便利,助力凯里市玻璃产业迈向新高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编辑 余光燕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