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中国田径协会24日发布了关于2025苏州马拉松处理情况的通报,对比赛期间出现不文明行为的10名参赛者处以3年内禁止参加中国田协任何路跑赛事的处罚,并取消2026年苏州马拉松申请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资格。
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在2025苏州马拉松比赛期间,多名参赛选手在苏州某中学门口处有随地便溺的不文明行为,引发广泛争议。
马拉松,作为一项充满活力与挑战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欢迎。从一线城市到县城,各类马拉松赛事可谓层出不穷。
由于强调包容性和参与感,一场马拉松赛事往往可以轰动一个城,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全民狂欢,也为举办地的文旅融合打开了空间。口碑良好、连续举办的赛事更成为城市展示形象和促进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在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的背后,不文明现象却时有出现。乱丢垃圾、随地小便、过度索取补给、扰乱赛道秩序……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赛事的美好氛围,影响其他选手的参赛体验,也损害了城市的形象,让马拉松这一阳光运动蒙羞。
此次苏州马拉松中,10名参赛者在苏州某中学门口随地小便,附近明明有移动厕所,他们却选择漠视,这种行为令人不齿。
官方处罚决定本身传递出明确的规范信号。禁赛三年,这样的力度在中国马拉松处罚史上并不多见。田协的雷霆手段,无疑是一剂猛药。
文明参赛,是每一位马拉松参赛者的基本义务。违背规则、越过文明底线,就要接受处罚。在赛场上不存在“法不责众”一说。
马拉松赛受众极广,参赛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当他们踏上马拉松赛道时,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整个马拉松运动的形象。因此,当每一位参赛者自觉遵守赛事规则,表现出对赛事组织者和观众尊重的时候,其既是为个人负责,也是在为这项自己热爱的运动做贡献。
不文明跑者受到舆论谴责毫不意外,而鉴于近年马拉松赛场上不文明现象有所增多的事实,也有媒体指出,动辄万人规模的马拉松赛事是对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考验,因为赛事不仅涉及赛场内的秩序,还涉及赛场外的交通管制、协调居民生活等系统性调度,其规划并良好执行的门槛并不低。
这一声音提醒所有投入或准备投入马拉松热潮的城市,重视赛事为城市带来的人气和客流,重视赛事对城市知名度和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这些并不够,还需要多在赛事的科学规划和高水平管理上下功夫。
仅仅以移动厕所设置为例,在专业人士看来就并不简单,因为其既要符合我国田协路跑赛事组织标准,也不能忘了马拉松运动的特点,事先就要对选手如厕需求量大的路段作出精确判断,这样才会有备无患。当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小。
守护马拉松的纯粹,守护城市文明,让这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和我们的城市相互成就,这是包括跑者在内的大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