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此次会议有哪些政策要点、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央广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 冯方 宓迪)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4月24日,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财政部招标发行2025年一期、二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20年期500亿元,30年期710亿元,落地时点较上年提前一个月。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用好”体现在存量政策加速落地,一季度财政发力支持经济“开门红”,后续将加快专项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对冲外部扰动。“用足”体现在“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明明指出,财政政策空间充足,后续将创设新的政策工具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和稳定外贸等,货币和财政的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此外,会议中提及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今年财政预算中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比例较去年有所提升,民生仍将是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央广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财政政策发力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对经济的托举作用明显增强。如一季度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5.6%,高于同期名义GDP4.6%的增速。二是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前置。如一季度包括国债、地方债、置换债在内的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超4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三是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带动更多实物工作量。一季度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1.5%,高于去年增速2.3个百分点。四是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多“投资于人”。一季度教育、卫生、社保三项民生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2%,较去年提高5.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公共财政支出2.0个百分点。
伍超明建议,下一阶段财政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快政府债券等既定政策的发行使用,对冲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专项债券和特别国债要加快发行,重点包括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以及加大稳就业、稳企业、稳地产力度等。二是积极储备一批增量政策,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预计未来启动一轮更大规模的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再次提高赤字率的可能性均不能排除。三是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加大“投资于人”力度,包括但不限于加大财政对居民部门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供给的投资支出,加大生育补助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