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威胜控股:创新为舵,十二载书写科技创新答卷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07:43: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到威胜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威胜”)考察。在威胜科技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生产一线参观,与员工代表亲切交流,并勉励企业不断创新。

当天考察结束后,威胜控股董事局主席吉为将大家召集到一起,激动地说:“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更是社会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企业,我们要不负嘱托,不仅要做商业价值的创造者,更要当社会进步的引领者。”

发展基调已定,威胜“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如同一粒种子根植在威胜的土壤中,如今早已成长为参天大树。12年来,威胜始终在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驱动下,如一艘巨轮,带着长沙的计量表计和电力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技术突破:从智能电表到能源互联网

3月14日傍晚,记者回访了威胜,在那里,记者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路线。

“当天考察结束后,领导和员工们仍激动不已,尽管已到下班时间,仍久久不愿离去。”威胜控股董事、威胜研究院院长郑小平是当天的亲历者,据其介绍,从2014年初,公司提出“以企业文化引领并系统地推进技术与产品、市场与销售、运营与服务、管理与机制”四个方面创新,威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构建了全面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市场模式,聚焦“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产业布局,在保持传统电能计量连续多年国内领先的同时,把握发展契机,完成了从智能计量向智能配用电、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纵深发展;威胜能源湘潭基地在2015年建成,威胜信息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

创新业态模式,以“制造业+能源互联网、产品+系统集成+数据服务”的格局积极推进物联网和新型电力系统业务发展;

创新产品与技术,目前威胜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200余人,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4000项,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类奖项多项,其中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获工信部颁发的“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12年来,威胜实现了由电能计量不断裂变、共生为智能配用电、能源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业务“四大板块”的战略格局,同时还收获了跨越沪港两地上市的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战略构想。

智能制造:AI赋能构建创新新生态

郑小平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威胜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改造,推进信息化和自动化,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的产线目前自动化覆盖率已在95%以上,生产直通率达到99%,单台生产成本下降60%以上。在自动化成品车间内,平均5.5秒即可下线一台成品电能表。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看到的产品是关口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这是国内第一款精度达到0.2S级的一款电能表。”郑小平介绍,现在,这款电能表已经更新到了第3代,实现了0.1S级更高精度和完全自主可控的全国产化。

技术创新不止展现在这块电能表上,12年来,威胜的产品持续创新,重点聚焦智能用电、能源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智能配用电和新能源三大业务,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2024年,威胜从战略上部署AI+产品和AI+管理升级转型。郑小平表示,目前,公司积极部署AI应用,构建大模型AI平台,从生产、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实现AI重塑,同时积极推进和推出AI电能表、AI能源管理终端、AI电力设备等产品。

目前,威胜已经形成了全球十大工厂,两家上市公司,四大业务板块的布局,海外市场营收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占比不到5%到现在的30%。数据显示,2023年,威胜全年收益72.52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24%;全年净利5.21亿元,同比增长6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正值威胜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期内。”郑小平告诉记者,今年是威胜的第五个“五年发展计划”的收官之年,第六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启之年。“未来威胜将按照‘智能化、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不断开拓创新,在挑战中谋发展,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核心业务场景的融合,实现企业全价值链的智能化跃迁,让每座城市、每个社区、每家企业、每户家庭都因享用威胜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而持久受益。”

相关文章

  • 厚基础强应用 第十四届“抗大·树梁”数学文化节启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谷军 杨云锋)4月13日晚,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第十四届“抗大·树梁”数学文化节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以“数启智慧·智创未来”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展示、竞赛实践等多元化形式,全面展现数学学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价值。校院领导、企业代表及师生代表

    2025-04-19 20:15:00
  • 人形机器人“半马”全球首跑,河南选手凭耐力闯进前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冰珂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落幕,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获得第三名,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获得第五名。据介绍,本次比赛共有20个人形机器人参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

    2025-04-19 18:53:00
  • 地铁“北京脑”列车河北造

    京保今年将联合生产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160辆地铁“北京脑”列车河北造4列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正在进行出厂前的动态调试。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的焊接质量。 受访者供图走进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生产、组装、调试……车间一派忙碌,一辆辆智能列车完成动态调试,陆续下线

    2025-04-19 18:04:00
  • 从日常穿戴到探索太空,纳米材料能带来哪些颠覆性技术

    原标题:微观世界“精灵”,应用潜力无限——纳米材料能带来哪些颠覆性技术(瞰前沿)图①:“太空电梯”创意图。资料图片图②:碳纳米管示意图。影像中国“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研团队研发的纳米机器人可为患者清除血栓……小小纳米,潜力无限

    2025-04-19 08:30:00
  • 张正萍:用“重庆造”打破外国品牌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垄断

    重庆经济年度人物,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力斯)轮值总裁张正萍他带着“造车”梦,带领赛力斯培育并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核心“三电”技术,建设了“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工厂。通过与华为的跨界携手合作,赛力斯推出了三款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问界M5、M7及M9系列。其中,问界M9连续11个月蝉联

    2025-04-18 12:14: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