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到威胜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威胜”)考察。在威胜科技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生产一线参观,与员工代表亲切交流,并勉励企业不断创新。
当天考察结束后,威胜控股董事局主席吉为将大家召集到一起,激动地说:“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更是社会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企业,我们要不负嘱托,不仅要做商业价值的创造者,更要当社会进步的引领者。”
发展基调已定,威胜“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如同一粒种子根植在威胜的土壤中,如今早已成长为参天大树。12年来,威胜始终在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驱动下,如一艘巨轮,带着长沙的计量表计和电力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技术突破:从智能电表到能源互联网
3月14日傍晚,记者回访了威胜,在那里,记者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路线。
“当天考察结束后,领导和员工们仍激动不已,尽管已到下班时间,仍久久不愿离去。”威胜控股董事、威胜研究院院长郑小平是当天的亲历者,据其介绍,从2014年初,公司提出“以企业文化引领并系统地推进技术与产品、市场与销售、运营与服务、管理与机制”四个方面创新,威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构建了全面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市场模式,聚焦“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产业布局,在保持传统电能计量连续多年国内领先的同时,把握发展契机,完成了从智能计量向智能配用电、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纵深发展;威胜能源湘潭基地在2015年建成,威胜信息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
创新业态模式,以“制造业+能源互联网、产品+系统集成+数据服务”的格局积极推进物联网和新型电力系统业务发展;
创新产品与技术,目前威胜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200余人,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4000项,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类奖项多项,其中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获工信部颁发的“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12年来,威胜实现了由电能计量不断裂变、共生为智能配用电、能源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业务“四大板块”的战略格局,同时还收获了跨越沪港两地上市的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战略构想。
智能制造:AI赋能构建创新新生态
郑小平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威胜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改造,推进信息化和自动化,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的产线目前自动化覆盖率已在95%以上,生产直通率达到99%,单台生产成本下降60%以上。在自动化成品车间内,平均5.5秒即可下线一台成品电能表。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看到的产品是关口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这是国内第一款精度达到0.2S级的一款电能表。”郑小平介绍,现在,这款电能表已经更新到了第3代,实现了0.1S级更高精度和完全自主可控的全国产化。
技术创新不止展现在这块电能表上,12年来,威胜的产品持续创新,重点聚焦智能用电、能源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智能配用电和新能源三大业务,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2024年,威胜从战略上部署AI+产品和AI+管理升级转型。郑小平表示,目前,公司积极部署AI应用,构建大模型AI平台,从生产、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实现AI重塑,同时积极推进和推出AI电能表、AI能源管理终端、AI电力设备等产品。
目前,威胜已经形成了全球十大工厂,两家上市公司,四大业务板块的布局,海外市场营收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占比不到5%到现在的30%。数据显示,2023年,威胜全年收益72.52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24%;全年净利5.21亿元,同比增长6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正值威胜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期内。”郑小平告诉记者,今年是威胜的第五个“五年发展计划”的收官之年,第六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启之年。“未来威胜将按照‘智能化、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不断开拓创新,在挑战中谋发展,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核心业务场景的融合,实现企业全价值链的智能化跃迁,让每座城市、每个社区、每家企业、每户家庭都因享用威胜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而持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