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具有以下特性:
系统性:
知识通常是系统化的,不是零散的事实,而是经过组织、分类和关联形成的整体。例如,科学知识往往通过理论、原理和定律等结构化形式表达出来。
可验证性:
知识是可以验证的,它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或逻辑推理来证明其真实性。这也是知识与简单信仰或主观意见的区别所在。
累积性:
知识是可以累积的,新的知识通常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的进步都依赖于对已有知识的不断扩展和更新。
普遍性:
有效的知识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味着它们在不同的情境或环境下都能适用。例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定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致的。
可传递性:
知识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进行传递和传播的。教育、培训、出版物和媒体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可应用性:
知识不仅是理解世界的工具,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非物质性:
知识不具有实体性,它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为存在条件。知识所彰显的是反映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信息没有特定的实体,无色、无味、无质量,不占有空间,不具备可感知性。知识一旦被生产出来并予以公开,客观上就为人们提供了共占、共享该知识的可能。
永存性:
知识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一旦被生产出来,其后无论是形之于物质材料,还是被存储于大脑的记忆中,具有永不磨损的品格。知识靠表现和传递而存在,并维系其寿命。
无限增殖性:
知识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地再现或复制自己。人类可以不受地域、国别以及特定物质材料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利用不同的载体,不受数量限制的复制相同的结构与形式,并互不影响。
多次利用率和不断上升的回报:
知识产品的主要成本来自于创造阶段而非通常意义上的产品生产和分销阶段。一旦某项知识得以创造,其起初的研究成本可在今后不断上升的产量中得以不断的摊销。
知识协同效应:
当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知识协同效应也会得以更多的展现。使用者从知识中获益的同时,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知识库。
不断更新的需要:
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的需要。当知识不断地膨胀,它越发深奥和复杂,今天专家级的技能知识将可能仅仅是明天行业进入的基础知识。一种有期限的专利权也会因广泛流传而贬值,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其知识库。
价值的不确定性:
知识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对知识投资的价值难以测试,结果也可能与预期的大相径庭。而如果成功的话,则会带来不寻常的知识发展。另外知识作为资产是很难参与交易的,如知识产权很难得到维护,报告和软件程序等知识产品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被人进行复制。
相对性和主观性: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这些特性使得知识在管理、应用和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