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称为朕,是因为皇帝这一名号的创始人嬴政要求的,后世皇帝延用下来的。秦始皇统一华夏后,认为王这个名号配不上他的功绩,经过群臣一致讨论,认为嬴政当采用皇帝的名号来荣耀自己。皇帝者,功盖三皇,德超五帝也!嬴政当了第一个皇帝后,对第一人称进行了规定,只有皇帝本人才能自称朕,臣民一律不得用朕这个一人称,可以用吾、余、我、在下、区区、不才等等。后世皇帝延用了这一规定,皇帝自称朕,朕就成了皇帝的专有代名词。

朕的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舟缝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先秦时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写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皇帝自称朕,皇帝之下的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则有多种自称。比如寡人、孤、不谷等等,以上三种称谓只有王公侯可以使用,普通人使用也是僭越行为。曹孟德身为魏国公、魏王、他只能自称孤,而不能称朕;曹丕当了皇帝后,就自称朕,并追封曹操为皇帝,那么曹操在九泉之下可以自称朕了。

中国的藩属国国君都不能称朕,比如朝鲜国的国君就自称本王、寡人;朝鲜脱离清朝控制后,建立了大韩帝国,其国君就开始自称朕了。越南、缅甸、琉球、暹罗等附属国的国君都只是王,不是皇帝。日本长时间以来都不是中国的附属国,国君又自称天皇,因此日本的天皇通常也自称朕;而现在世界上还正儿八经自称为朕的可能也只有日本天皇了。
“朕”的本意是舟缝,也就是船的缝隙,细小容易忽视,是个轻微的存在。
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船的一个小缝隙也不能小瞧,它会由小变大,直至令船沉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它虽微小却也重要。皇帝只是谦虚一下,他可是九五至尊,天下之主,地位尊贵,不能藐视半分。皇帝一发威,倒霉的范围可波及到成千上万的人。
至于秦始皇为何选用这个字为自称的前因后果,别的朋友也说得非常详细了。在这里,小一突然脑洞大开,拆字说字,谈谈自己的理解,就是如今这个写法的“朕”字,朕=月+关。

第一种
一直以来,都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那么,皇上是日,皇后为月,一个月+一个关,表示皇上需要皇后在生活上的关心和朝政上的辅佐。皇后做个贤内助,照顾好皇上,是十分必要的。
就与乾清宫和坤宁宫的道理一样。“乾”和“坤”,一个天,一个地;一个阳,一个阴。皇上是天下间最尊贵的男子,皇后也是天下间最尊贵的女子。所以,皇帝的寝宫叫做“乾清宫”,而皇后的寝宫叫做“坤宁宫”。帝后同心,阴阳相济,前朝安宁,后宫和乐,天下太平,实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也!

第二种
皇帝是天子,“朕”字的右半部分是个“关”字,关=一个天+两个点。有一句话叫“色字头上一把刀”。同理,这个天字上面有东西,而且有的可不止一点,这是在告诉皇帝要谦恭收敛,虽然皇帝代表天,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骄傲自大,为所欲为,嚣张跋扈,肆无忌惮,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称职的皇帝。
太阳出现在白天,明亮耀眼,太张扬;月亮出现在晚上,温婉娴静,很低调。用“月”字旁而不用“日”字旁更显谦虚,就和“朕”字的本意和皇帝为何要采用“朕”这个字作为自称的理由一致,谦称,装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