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被取消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家庭收入超过规定标准
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提高,超出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导致低保资格被取消。这包括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各种形式的收入增加。
隐瞒收入或财产
低保户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和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虚假证明等手段骗取低保金。一旦这种行为被查实,相关部门将立即取消其低保资格,并可能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家庭成员状况变化
家庭成员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迁出本地,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或者家庭成员中有稳定工作收入(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这些都可能影响低保资格的认定。
拒绝配合调查
如果低保家庭拒绝配合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部门对申请者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导致无法核实收入的家庭,低保资格也将被取消。
家庭资产状况改变
购置了超出规定标准的房产或车辆,或者家庭存款数额超过当地规定的上限,这些都会被视为财产状况显著变化,可能导致低保资格被取消。
虚假申报
申请低保时故意隐瞒家庭真实经济状况,包括收入、资产等情况,一旦被查实就会取消资格。
其他不符合条件的行为
如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行为、享受低保有不相符的娱乐和休闲消费、有劳动能力且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村级公益性劳动等,也可能导致低保资格被取消。
综上所述,低保的取消并非随意进行,而是基于低保户在享受低保期间发生的一些变化,在不满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才会取消。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防止资源被滥用,并真正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