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超2万亿企业研发经费大数据:这些企业、行业投入强度大|言叶知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21:03:00    

企业作为三大创新主体之一,在科技活动中的地位越发重要。那么,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趋势如何?在行业上呈现什么特征?

大连理工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版》(下称“报告”)称,在研发经费的执行主体方面,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了主要任务。1995~2022年,企业执行研发经费比例由40.64%增长至2020年的76.55%,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77.57%。“总体而言,我国研发经费的执行结构已从‘企业与科研机构双主体’逐步演变为‘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在研发创新体系中的位置相对下降。”

报告系列撰写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孙玉涛认为,从今年的报告看,私人部门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但“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之间仍待进一步平衡。

企业投入占比超七成

根据报告,在2022年全球研发经费前20强企业中,华为以209.25亿欧元研发支出位居第五,24.27%的研发强度甚至远超谷歌、微软和苹果。2022年,华为的研发经费为1481.53亿元,相比于2018年(994.00亿元)增长了49.05%,占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的比重达到6.2%。

腾讯以82.4亿欧元研发经费投入上榜全球20强,排名从2018年的33名跃升至19名,研发强度11.07%,在互联网多领域积极创新。

此外,阿里巴巴(22)、中国建筑集团(30)等中国企业的排名也比较靠前。

全球研发经费20强榜单中,美国企业居多,但华为与腾讯的表现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崛起。对研发的重视,正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未来有望在科技领域创造更多可能。

这一结论和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相符。根据公报,2023年,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5922.2亿元,比上年增长8.6%;企业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77.7%。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全社会比重水平接近美国(79.0%)和日本(79.4%),高于德国(67.4%)、法国(65.8%)等欧洲国家,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在解读《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时称,企业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4%。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保持稳定增长,总量超过3.6万亿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启龙解读称。

境内上市企业经费投入大涨

报告显示,境内上市企业占据企业研发活动的优势地位。2022年,5010家企业有研发经费支出,数量相比2018年大幅增长,涨幅高达37.56%。从2018年到2020年,境内上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7672.95亿元增长至16728.53亿元,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也由50.37%上升至70.06%。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内部支出为外部支出的13.8倍。这说明,规上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流向了内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领域。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行业为例,其内部研发经费支出达4099.93亿元,而外部支出则为514.08亿元。

报告称,内资企业是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主力军。从2018年至2022年,内资企业的研发经费规模从10272.05亿元增长至15689.57亿元,其占比也由79.29%攀升至81.03%。在内资企业的阵营中,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尤为活跃,成为了企业研发活动的核心力量,其占比达98.03%。

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

孙玉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方面,不管是规模、基础研究还是投入强度,总体变化和往年相差不大。今年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造车新势力在境外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研发强度超10%,成为技术突围的“风向标”。

相比于2018年,虽然2022年中国境外上市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的企业反而更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明显上涨。

报告显示,2018年境外上市企业有385家,其中36.1%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投入为1520.46亿元;2022年,境外上市企业数量为357家,但具有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的比例提高至43.42%,研发经费投入也提升至2311.97亿元。

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研发经费上投入规模巨大。此外,可选消费行业表现抢眼,境外上市企业数量达91家,平均研发支出为14.49亿元。医疗保健行业的研发强度最高,达到85.37%。报告也提示,由于10家医疗保健企业在2022年没有实现营收,导致统计出的研发强度数据偏高。

整体来看,中国境外上市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同行业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民企研发经费增长快

报告显示,2022年,在5454家境内上市企业中,91.88%的企业具有研发经费投入。尽管与2020年相比有所下降,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仍占据重要位置,总额为8255.93亿元,占比49.35%。其中,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为5254.52亿元,占比31.41%,显示出其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地方国有企业研发经费达到3001.41亿元,占比17.94%。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研发经费大幅增长,达6407.06亿元,占比38.3%。其在研发投入上的积极表现,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2022年,比亚迪超越美团,成为唯一上榜前十的民营企业,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202.23亿元,排名境内上市企业第十。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与信息技术两大行业的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工业行业以29.54%的占比领先,信息技术行业紧随其后,占比达到25.63%。电信服务行业虽然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但研发总投入大,平均研发支出高达58.05亿元,位居各行业之首。

报告认为,中国私人部门的研发投入正从“量变”迈向“质变”。尽管中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庞大,中国企业在诸多高技术领域占领制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隐忧:规模不等于实力,研发经费怎么用比用了多少更重要。

“未来需要加大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现技术的根本创新。”报告称。

相关文章

  • 鹰眼预警:千里科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背离

    来源: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4月19日,千里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70.35亿元,同比增长3.94%;归母净利润为4001.72万元,同比增长65.2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804.32万元

    2025-04-19 23:20:00
  • 首次扩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来源:新华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碳市场的关键举措。生态环境部3月26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当天举行的新

    2025-04-19 20:50:00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举办首场推介会 商务部:将着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问题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焦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首场推介会日前在北京举办,来自英国、阿联酋、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馆、境外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国际组织、境内外商协会、企业等代表出席会议。本届

    2025-04-19 16:54:00
  • 因2023年部分收入未实质取得货物控制权等问题 重药控股收警示函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文多4月18日晚,重药控股(SZ000950)公告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关于对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书,重药控股存在以下问题:2023年,公司部分收入未实质取得货物控制权,错误适用总额法进行确认;部分收入在期后大

    2025-04-19 00:03:00
  • 江西50家企业获准使用“乐安竹笋”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陶云红、姚勇、胡志晨、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报道: 4月18日,记者从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江西省乐安竹笋、奉新猕猴桃、瑞昌山药和萍乡两头乌猪4个产品共50家企业于近日获批在其生产的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这是江西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果,标志着江西省在地理

    2025-04-18 21:49: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