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昌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工业、强科技、强县域”决策部署,以深化与链主企业的战略合作为核心抓手,通过重大项目牵引、产业链协同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系列举措,探索出一条“地企互融共进、产业协同发展”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带动集群效应。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是“十四五”甘肃省列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55.2亿元,采用行业最具优势的“三联炉”炼铜工艺,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环保优的特点,同时,项目还将智能装备与有色冶炼生产有机结合,引领铜冶炼行业转型升级。该项目的建成,可实现全要素数据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打造一个绿色、安全、高效的冶炼工厂。
作为配套项目,金川集团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21.2亿元,每期产能可达20万吨/阴极铜。项目与火法冶炼系统配套,实现河西堡工业园区从“铜精矿-阳极铜-阴极铜”的产业联动,为后续园区实现铜产业及化工产业加工基地奠定基础,提升产业园区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据悉,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及金川集团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自2022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现场施工人员已达1300余人,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22亿元,年利润2.7亿元,并为社会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除此之外,项目的建设,也为园区打造完备的铜加工产业链、化工产业链、贵金属产业链和做大产业规模创造了良好条件,将为推动永昌县域经济推动发展步入快车道、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永昌县与金川集团于2022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下了地企深度融合的夯实基础,通过联合考察、定期会商、项目共推等机制,在产业培育、园区共建等5个领域达成13项合作意向。金川集团以“链主”身份带动县域工业投资11.59亿元,促进地方产业链延伸。
政策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多元服务护航企业发展。永昌县始终坚守“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郑重承诺,创新“企业无事不打扰、企业有事不撒手”保障模式,设立招商引资项目代办窗口,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高效解决企业开办、项目备案、用地审批等相关难题。

来到河西堡镇工业园区的各企业施工现场,工人们开足马力,以饱满昂扬的斗志投入紧张的生产工作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项目施工前,政府给予了我们合规性手续办理的相关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为我们解决天然气能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供水供电问题,在政府的帮助下,项目已经顺利开产。”永昌铜业有限公司冶炼厂炼吹工序生产工序长彭润德感慨道。

近年来,永昌县依托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统筹发展和改革局、自然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单位,坚持上下协同、整体联动,全面提升企业代办服务效率,全力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设,让企业心无旁骛做好项目、发展企业。

链主企业带动镇村发展,产业共振促进城乡融合。永昌县研究制定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一镇一策”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推动29家链主企业、120家龙头企业分别与全县10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建立合作联结机制。
走进红山窑镇马家坪村,村民李庆秀和平时一样早早来到村里的吨包袋厂,她用熟练的手法迅速制作出一个崭新的吨包袋。“以前农闲时没事干,现在在家门口的厂子上班,一个月能挣不少钱,还能照顾家里。”李庆秀笑着说。

永昌县紧盯金川集团和其它工业企业,及农产品种植户对吨包袋的收购需求,全力推行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建设,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目前已打造5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富车间”发展共同体。这些车间年生产吨包袋70万条以上,产值可达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带动群众每年增收3.5万元以上,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致富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永昌县,像这样的地企合作案例还有很多。永昌县充分发挥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链中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带动周边镇村开展农产品种植、收储、精深加工。元生奶绵羊产业园、德源辣椒农业产业园、海量陇丰蔬菜加工产业园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在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链主带动,产业共兴,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贡献。地企融合作为永昌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精准插入发展的锁芯,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释放出创新突破的磅礴力量,开启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恢弘长卷。未来,永昌县将持续深化地企融合发展战略,锚定重大项目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能级、城乡融合、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稳步提升,推动永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来源:永昌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魏戈琪
责编:闫 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